從零開始!無聊男子的初學者減肥健身教室 -

第21課 「生酮飲食到底在夯甚麼?淺談生酮飲食(前篇)」

 

 

大家好,歡迎來到無聊男子的健身經驗減肥教室。這個專欄終於連載到第21集了,這次要來談談這兩年很夯的「生酮飲食」。

究竟什麼是生酮飲食呢?首先要從心血管疾病開始談起了。

 




脂肪、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關聯

 

在此推薦大家一部紀錄片:膽固醇騙很大,看完後可能會完全翻轉你對於健康的常識。

這部紀錄片的大意是說,50年代開始,美國出現了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,甚至連艾森豪總統都罹患了心臟病。此時醫學界開始探討,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
此時,一位叫做安賽・基斯( Ancel Keys )的艾森豪御用醫生,提出了「飽和脂肪、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」的論點,並展開了橫跨七國的調查,證實了脂肪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的正相關。然而,許多學者對於這個研究持有懷疑,例如法國人的脂肪攝取量數一數二,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卻是最低的。但這樣的例子,在研究中卻被無視忽略。

 

wcudf8otpmd6ppam8tirl3cfvtq74a.jpg

安賽・基斯醫生認為脂肪和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

 

緊接著,一股低脂浪潮席捲美國食品產業界,產生了巨大利益。甚至連權威的美國心臟協會,也接受了許多商界的利益輸送,發表了有問題的健康建議。至於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學者,則因為受到了學術界的打壓,最後只好紛紛噤聲。

此外,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糖對心血管有害,於是製糖業者開始收買哈佛等著名的研究學者,刻意淡化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,並將所有罪名全部推給了脂肪和膽固醇。

 

以上就是這部紀錄片的概要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
 

總而言之,脂肪的攝取和膽固醇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,基本上已經成為大家都知道的「常識」了。但隨著時代演進,近年來反對此論點的聲音越來越大。而生酮飲食的盛行,可以說是這股力量的顯現浪潮。

 



什麼是生酮飲食
 

2018年,生酮飲食在台灣掀起了一股討論風潮。除了許多健身達人的推廣外,台客劇場的影片可以說將這股風潮推到了頂點。

 

很多人為了控制糖尿病和三高而開始嘗試生酮,也有很多人為了減肥而加入這個行列。不過可惜的是,很多人發揮了台灣人愛跟風的本性,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就執行各式各樣的「自創生酮飲食」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
簡單地說,生酮飲食是藉由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讓身體產生出酮體,進入所謂的「酮態」(一般常被翻譯成「酮症」或「營養性酮症」,但個人不喜歡這種稱法,因為「症」這個字會讓它聽起來像一種病,即使它並不是病)。進入酮態後,身體會從原本燃燒醣分,改為以燃燒脂肪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。

(如果不清楚甚麼是「碳水化合物」、「醣」,請參考第15課的內容。)

 

生酮飲食一開始被拿來做為癲癇症的治療飲食,後來被發現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病症皆有不錯的療效。甚至因為它還有減肥的「副作用」,所以也被拿來當作減肥的一種方法。

 


生酮飲食的起源
 

真的要溯及起源的話其實應該要追溯到原始時代的人類。
 

在進入農業社會以前,人類數萬年間都是過著狩獵為主、果實採集為輔的生活。那個時候的人類除了少數果實外,根本沒有像現在那麼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吃(稻米、小麥、雜糧…),主要就是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。如果人類沒有發展出能酮體和脂肪做為主要能量來源的話,早在當時就已經滅亡了。

數萬年的狩獵飲食和數千年的農業歷史相比長久得許多,所以有人認為這才是人類的「原廠設定」。至於數千年的農業飲食是否會讓人進化成適合碳水化合物,就看個人的想法了。
 

確實,即便到了現在,世界還是有少數過著類似原始人生活的民族,像是因紐特人(美洲原住民之一,分布於北極圈周圍)。他們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極低、脂肪極高,卻反而沒有什麼心血管疾病的問題。
 

再往近代一點,著名的阿金博士所推廣的飲食法也算是生酮飲食的先驅(不過和今日的生酮飲食有些許細微的差異)。
 

基本上一提到阿金博士,大家立刻會想到:「喔!就是那個吃肉減肥法,最後心臟病死掉的那個嘛!」

阿金博士的死因一直分成兩派。一般廣為流傳的是他因心臟病而死,但根據他的助理和遺孀的說法,阿金博士是在雪地滑倒撞到後腦勺而死。不過攻擊阿金博士的人則又說他是因為心臟病發作,然後才滑倒撞到頭。
 

大家都認為阿金博士的飲食就是大魚大肉,但其實阿金飲食法相當複雜,絕對不是大魚大肉或單純少吃碳水化合物而已。阿金博士的助理一直到現在仍致力於推廣他的飲食法,因為阿金博士確實幫助了許多病人,包含高血壓、高膽固醇的患者。



生酮飲食的執行方式
 

一般人的飲食中,通常碳水化合物會佔每日攝取熱量的一半,甚至更高。一旦不吃這些碳水化合物,龐大的熱量缺口該怎麼辦呢? 記得我們曾在第三課時說過,每日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會進入饑荒狀態,對減肥反而是反效果,所以才會用油脂來補足這些熱量缺口。
 

生酮飲食者每日攝取的營養素,油脂就佔了大約70~80%,其次是蛋白質約20%,最後才是少量的碳水化合物,而且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從蔬菜攝取,而非一般的主食。
 

其他關於生酮飲食的正確執行方式,建議可以參考Pitta葛格的網站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
 

很多人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酮,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過多的蛋白質會使身體產生「糖質新生」作用,將非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葡萄糖,等於就是吃了碳水化合物。所以,生酮飲食者只能「適量」攝取蛋白質而已。
 

至於主要的熱量來源—脂肪,也不是越多越好。生酮社群上常常有人Po出自己的飲食,結果一堆網友劈頭就會先說:「不夠油,再多一點油」。但其實脂肪只是為了補足熱量缺口,只要每日熱量超過基本代謝,在不餓的狀況下是不用一直加油的。
 

也有人在不小心吃太多碳水化合物,導致破酮後(意即脫離酮態,回到一般狀態),就開始狂吃油和喝防彈咖啡,想要早點回到酮態。但進入酮態的重點是你吃了多「少」的碳水化合物,而不是吃了多「多」的油脂。
 

 

生酮飲食是個很大的題目,這一堂課就先講到這裡。

下一堂課會繼續和大家分享生酮飲食的資訊,敬請期待~

 

本堂重點

一直以來脂肪和膽固醇被視作心血管疾病的元兇,但最近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這個論點是有問題的。

生酮飲食是藉由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讓身體產生出酮體,從原本燃燒醣分,改為以燃燒脂肪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。

原始人的飲食主要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,被認為是人體的原廠設定。

阿金飲食法相當複雜,絕對不是大魚大肉或單純少吃碳水化合物而已。

生酮飲食每日攝取,約70~80%油脂,其次是蛋白質約20%,最後才是少量的碳水化合物,而且主要是從蔬菜攝取。

 

 

擷取

Got you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健身 減肥 生酮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阿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