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零開始!無聊男子的初學者減肥健身教室 -

第23課 「生酮補碳以及超強的碳水循環飲食法」

 

大家好,歡迎來到無聊男子的健身減肥教室。

繼前幾課談到最近很熱門的「生酮飲食」跟「間歇性斷食」後,今天要來分享一個很多健身人愛用的超強飲食法:「碳水循環」。

 

 

 

生酮飲食不利於增肌

 

前兩課提到的生酮飲食,在減肥上有著卓越的功效。但對於同時有在健身的人而言,卻有著不利於增肌的缺點。

雖然生酮可以在減脂的期間減少肌肉流失,但反過來如果要增肌,效果卻不是那麼地好,因為肌肉的生成還是需要一些碳水化合物。

 

因此,健身人士們開始衍伸發展出一些「補碳」的飲食法。所謂的補碳,就是指在特定的時間點(運動前後)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,讓肌肉還是有足夠的養分成長。

 

 

各式各樣的補碳法

 

補碳的方式非常多種,像是:

 

CKD:每週挑一天補充碳水化合物(詳細執行方式參考這裡)

TKD:每次運動前後補充碳水化合物(詳細執行方式參考這裡)

 

藉由這些方法,可以讓健身者在生酮時仍能維持或增加肌肉。

 

 

何謂碳水循環飲食

 

碳水循環和上述的CKD、TKD一樣,可以說是生酮飲食的一種變形。但因為它不會讓身體進入酮態,所以應該歸類為低碳飲食比較適合。

 

執行方式簡單地說就是分成「高碳日」和「低碳日」(有的人會再分出「中碳日」)。請參見下圖的表格

 

碳水循環飲食法.JPG

 

高碳日指的是有訓練的日子,這一天的飲食是「高碳低脂」,同時當天攝取的總熱量要比TDEE略高。

低碳日則是沒有訓練的日子,其飲食是反過來「低碳高脂」(基本上就是生酮飲食),同時當天攝取總熱量要低於TDEE。

 

由此可以看出,碳水循環飲食法在執行上比生酮難得多。不但要注意三大營養素的比例,還要考慮整天的總攝取熱量。而且我上圖列出的比例已經是簡化過的,有個人還會細算到每公斤體重要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...

 

如果要計算到這麼精準,若不是三餐自己準備的人基本上很難達成。以我個人為例,低碳日通常沒有甚麼問題,但是高碳日總是會變成碳水、脂肪、蛋白質各三分之一。

不過即使如此,我在執行碳水循環後還是獲得不錯的減脂成效,甚至比單純的生酮飲食還好。

 

只要操作得宜,碳水循環甚至可能同時增肌減脂。而且對於執行者來說,在訓練日還是可以吃到碳水,可以一解嘴饞也是滿不錯的。

 

 

簡化版的碳水循環飲食法

 

碳水循環在操作上難度頗高,短期減脂或許OK,但長期來說實在是頗難維持。因此我個人稍微做了一些調整,以方便長期執行。

 

簡易.JPG

 

做法很簡單,就是只有在訓練前2小時和訓練後12小時之間攝取碳水。差不多過了12小時之後,則是類似生酮飲食,原則上不攝取碳水化合物,直到下一次運動前2小時,以此類推。

 

舉例而言,我通常是在晚上7點左右運動,所以我在大約5點的時候會先吃一些燕麥,運動後再吃香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。到了隔天早上約7點,我也會再吃一些燕麥,然後從午餐開始就恢復不吃碳水化合物,一直到下一次運動前。

 

會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:食物從吃下去的那一刻就開始影響你的身體,而不會一整天過完之後才跟你說:「好,我們來結算一下你今天攝取了哪些營養」。

 

假如你高碳日那天晚上9點才要運動,當天早上7點就開始大吃碳水化合物,那麼這中間是否會產生脂肪的囤積?

反過來說,當你晚上11點運動完,隔天一早肌肉都還在修補,但因為已經進入低碳日,反而沒有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肌肉修補。

 

所以,我才會選擇在運動前2小時到運動後12小時中間攝取碳水化合物。

運動前攝取是為了提高血糖讓身體有能量接受重訓、運動後則是為了讓肌肉有養分能夠修補。

 

這樣的執行方式和碳水循環飲食法很像,但操作上更加簡單,也不太需要細算三大營養素的比例,只唯一要注意的就只有碳水化合物。所以現在我除了減脂外,在增肌時期也採用這樣的飲食方式,以避免增肌時體脂增加太快。截至目前為止效果都還不錯,所以特別推薦給大家參考。

 

本堂重點

  生酮飲食不利於肌肉生長,所以衍伸出了CKDTKD等補碳飲食法 

  碳水循環飲食法分為高碳日與低碳日 

訓練日=高碳日=高碳低脂=總熱量高於TDEE

非訓練日=低碳日=低碳高脂=總熱量低於TDEE

簡易的執行方式是指在運動前2小時到運動後12小時中間吃碳水化合物   

 

 

擷取

Got you

arrow
arrow

    張阿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