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零開始!無聊男子的初學者減肥健身教室 -

第2課 「減重?減肥?傻傻分不清楚   淺談體重和體脂」

 

大家好,我是無聊男子。

今天是初學者減肥健身教室的第二課,我們要正式開始進入減肥健身相關知識的教學囉!

這一堂課要來和大家談談體重和體脂肪的關係。

 

 

體重和肥胖的關係

 

一般人在判斷胖瘦的標準都是「體重」。認為體重重表示胖,體重輕表示瘦。

但是身高高的人勢必比較重,如果不考慮身高只單看體重,那就沒有客觀的比較基準。所以出現了一種「身體質量指數」,英文簡稱叫做BMI。它的公式是:體重÷身高2 (平方)。

根據衛福部的宣導,BMI要控制在18~24,才是健康的體重。

 

但這樣真的就準嗎?

 

 

體脂肪才是影響胖瘦的關鍵

 

之前網路上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:

林書豪和連勝文的身高體重都一樣(當然BMI值也一樣),但兩個人的體態卻天差地別。

 

圖片1.jpg

 

雖然之後有人澄清兩人體重其實不太一樣(而且人家勝文最近瘦了),但這還是讓我們知道一件事:

 

決定胖瘦的關鍵在於:體脂肪。

 

即便是兩個身高體重都一樣的人,其身體內大部分是肌肉或是脂肪,外表所呈現出來的體態卻可能完全不同。

原因在於,同樣重量的肌肉和脂肪,體積是不一樣的。

 

圖片3.jpg

 

從上圖可以看出,同樣重量的肌肉和脂肪,大小竟然差了那麼多。這也就是為甚麼運動員雖然體重重,但因為他們身上的是肌肉,所以看起來一樣很苗條。

圖片2.png

(附註:最近又有新的研究指出同樣重的肌肉和脂肪體積其實差不多。姑且不論兩者到底相差多少,可以確定的是體脂肪的多寡確實會強烈地影響我們的體態)

 

另外,大家身邊可能也有一種朋友,就是外表看起來很瘦,但肚子卻又凸出來。這種人其實比一般胖的人更不健康,因為雖然整體來說算瘦,但身體有很多部分是脂肪(而且可能是內臟脂肪),肌肉量過少,這在健康上的風險反而是更高的。

 

因此,要判定自己胖還是瘦,最客觀的標準應該是看「體脂肪率」,也就是「體重中脂肪所佔的比例」。

 

下面兩個圖分別是男生和女生在不同體脂肪率時的體態。

 

圖片4.png

 

images.jpg

一般來說女生的體脂肪會比男生高

 

看到這裡,相信你已經了解一個重點了:

 

我們的目標是減肥(體脂肪),而不是單純的減重(重量)。

 

減肥的初期,有可能在減掉體脂肪的同時也增加了肌肉。若單純從體重計來看沒有變化,但其實你的身形已經開始產生改變。很多人就是不知道這一點,所以在看到體重下不去的時候就放棄了。

 

 

如何測量體脂肪

 

那麼該如何知道自己的體脂肪呢?很遺憾,體脂肪不是可以單純用公式推估出來的。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組成都不同,所以體脂肪一定要靠機器測量。

不過以目前的科技而言,要精準地測量體脂肪是有點困難的。除了實驗室的專業測量法外,一般最常見的就是藉由脂肪不導電的特質,用微弱的電流去測定體內體脂肪的多寡。

 

具體來說,一般民眾有2種方法可以測量:

 

1. 購買一台身體組成計:目前最常見的身體組成計是歐姆龍和Tanita兩個牌子。一台價格不貴,基本款大約一兩千左右就有了。越貴的功能越多,但基本上只要有「體脂肪」、「肌肉量」、「基礎代謝率」三種功能即可。

不過,這種家用身體組成計的誤差較大,不同時間點測得的數據可能會有巨大的差異。但是如果每次都在同樣的時間點、同樣的狀態去測量(譬如我是固定在早上起床上完廁所空腹時),還是可以看出一個趨勢的變化,讓你知道自己的減肥到底有沒有效。

 

2. 如果想要更精準的測量體脂肪,可以到各市民運動中心的健身房測量Inbody,一次200元左右。Inbody只是這種機器的統稱,每家運動中心的機器都不盡相同,所以一定要固定在同一家測量。測量前兩小時避免進食(吃一點東西和喝水沒關係),也不能在運動後測量。

如果你有加入會員制的健身房,有的也有Inbody可以測量。以世界為例,購買教練課的話可以免費測量,否則一次也是200元。

 

綜觀以上2種方法,我的建議是:在開始減肥前先測量一次Inbody,因為這樣可以比較精準地知道自己的體脂肪、肌肉量,還有基礎代謝率。尤其是知道基礎代謝率很重要,這點在下一堂課會有詳細解說。

測完一次後,接下來每週以家用身體組成計測量即可。當然,你會發現家用機器和Inbody測出來的數據可能差很多。不過沒關係,基本上還是以Inbody的數據為主,家用機器的數據是讓你監控趨勢的。畢竟家用機器的數據起伏可能比較大,建議不用太過在意。

等到你覺得大概看到效果後,大約每2到3個月再測一次Inbody確認成果即可。當然,如果預算允許,每個月甚至每週測也是可以的。

 

 

減肥的真正目標是「增肌減脂」

 

知道自己的體脂肪和肌肉量後,接下來的目標就是:

降低體脂肪 & 增加肌肉

降低體脂肪主要是靠有氧運動飲食控制;增加肌肉則是要靠重量訓練。至於為什麼要增加肌肉呢?這一點我們會在之後的課程中講解。

 

以上就是第二課的內容。相信看完之後,大家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一層的了解,以後才不會被單純的體重給欺騙喔!

 

下一堂課開始要和大家講解跟熱量有關的知識,包含基礎代謝率、TDEE等等名詞的介紹。

敬請期待!

 

 

本堂重點

● 光用體重或BMI來判斷胖瘦是不客觀的,重點要看體脂肪率。

● 我們的目標是減肥(體脂肪),而不是單純減重(重量)。

● 減脂主要須靠有氧運動及飲食控制;增加肌肉則需靠重量訓練。

 

擷取

Got you

arrow
arrow

    張阿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